公益信託或是縮短貧富差距良方
最近報載,若將全國家戶分成二十階,最高階與最低階財富差距達九十五倍,再創歷史新高,這會讓人憂心忡忡。除了透過政府稅賦重新分配,事實上民間活力遠高於政府,透過民間運作自發將財富與愛心的傳遞,也會有些成績。此處所言的傳遞工具,指的是公益信託。何謂公益信託?公益信託係以慈善、文化、學術、技藝、宗教、祭祀或其他公共利益為目的之信託。簡言之即透過信託機制,協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不特定的多數人。
公益信託的成立,會有甚麼誘因呢?以下簡單整理如下:
1.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最高層是自我實現的理論,一般人若是行有餘力,都想自我實現,而回饋社會幫助別人,是人類快樂泉源,也是最大的自我實現。
2. 公益信託成立與維持的門檻遠低於基金會,所以不需要如王永慶郭台銘等富商巨賈也可以讓民眾作愛心。
3. 公益信託的受託人一般委由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,頗具安全性與公信力。
4. 公益信託完全可以依照捐助人的心意來從事,可以指定公益受益人的對象與方式。
5. 公益信託有稅負優惠,因此原始捐贈人可以用稅負優惠或作愛心,呼朋引伴讓更多人參與。
如上所述,若有更多人推廣或成立公益信託,社會上就有更多人得到幫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