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線是助人的公德心,我們常會在電視媒體看到一幕幕,台灣各階層,不分南北,不論都會或小鎮,幫助別人的溫馨場景。例如台東市場陳樹菊女士的義行,讓她受到國際著名的[富比士]、[時代]等雜誌表揚,並成為菲律賓[麥格賽賽獎]的得主。
一般人的行善,多數以小額捐款或參與義工的方式行事。對於一些人具有一定的想法,可能是針對多數慈善團體疏忽照顧的族群多盡一些力,或是有自己自主的想法,希望可以完全依自己的方式行善,例如醫院診所的醫師,想要有計劃提攜同鄉清寒的醫學系所的後進,提供獎助金及一系列的培育資助。如果捐助人本身另有事業,無法自行處理事項或另成立事務所,但又想有個組織可以代勞時,公益信託就是非常好的選項。所謂公益信託係以慈善、文化、學術、技藝、宗教、祭祀或其他公共利益為目的之信託。其實公益信託不是高官巨賈的專利,只要有心,門檻是不高的。
公益信託如何進行,有幾個步驟:
一、找到好的信託規劃顧問,將你的想法告之。
二、信託規劃顧問將依你的需求找到適合的信託業者。
三、協助你與信託業者(通常是符合條件的銀行)簽約。
四、指定監察人及或諮詢委員(協助監督及執行你的計劃)。
五、辦理設立行政業務。
六、撥入款項開始運作。
公益信託的好處:
一、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最高層是自我實現的理論,一般人若是行有餘力,都想自我實現,而回饋社會幫助別人,是人類快樂泉源,也是最大的自我實現。
二、公益信託成立與維持的門檻遠低於基金會,所以不需要如王永慶郭台銘等富商巨賈也可以讓民眾作愛心。
三、公益信託的受託人一般委由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,頗具安全性與公信力。
四、公益信託完全可以依照捐助人的心意來從事,可以指定公益受益人的對象與方式。
五、公益信託有稅負優惠,因此原始捐贈人可以用稅負優惠或作愛心,呼朋引伴讓更多人參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