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ntech可謂席捲全球,金融與科技的結合似乎將改變世界。 所以只見到台灣的金融機構大舉切入Fintech領域, 營業策略與組織再造的聲音此起彼落。 一般民眾可能有許許多多的疑問,到底Fintech干我何事?
拆解金融行為的內涵,各界大致認為可分為在消費、投資、保險、 籌資等主要環節。個人曾在中國大陸任職CFP認證課程的講師, 與當地金融業界人員有長期接觸,感受大陸在Fintech的發展, 某些項目已超前台灣,我曾在廈門的銀行辦理業務,發現類似台灣A TM的機台,不只存提款的功能。 客戶可以在機台轉移帳戶內的商品,例如可將存款轉買基金, 這些功能,台灣可能需要在電腦網路平台才能操作。 其他如電子支付功能,當地戲稱只要握有手機, 不出門也可應付生活中的大小事。
但這些功能,對於理財規劃還是難於完全取代, 理財規劃分有定性及定量的規劃,關於數字的應算屬於定量分析,F intech當然是好的工具,但對於定性分析屬於人性的部分,
拆解金融行為的內涵,各界大致認為可分為在消費、投資、保險、
但這些功能,對於理財規劃還是難於完全取代,
F intech無法完全切入。不是說過〔科技始終來自人性〕, 理財規劃的目的是滿足人的需求,這些心靈上的測度, 還是需要理財規劃顧問,而科技是取代不了的。
Fintech除了前面提到金融行為主要環節外, 理財規劃可以在提供庶民理財上,額外提供何種服務? 也許下列功能是庶民理財的需求,提供各界參考:
1 理財E-learning,民眾有許多自己碰到無法解決, 或壓根沒想到的理財風險,若是透過Fintech, 可以接觸到相關專業的財商(財務智商)知識, 則比例如消費支付等簡易日常生活的金融, 可能有更高階的效能與幫助。
2. 家庭財務檢測功能,家庭財務有如家庭理財的DNA, 個人或家庭的消費收支紀錄、或是個人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, 這些都是理財規劃的基礎資料。透過Fintech的技術, 可以讓每個人體認財務狀況, 之後再依自己的需求找尋金融機構提供適當的建議商品, 才能符合量身訂做,且可以遠離不當的財務安排或商品銷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