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片不被看好的聲中,川普還是當選了美國總統。在川普效益之下,媒體又操作了一陣美元保單風潮。理財規劃者是不是適合此波段的跟風,在一片喊進的氛圍之中強行進入市場,還是靜下心思考自己實際的需求,值得好好探討。
市場中的美元保單,大致分為兩大類,一是傳統保單,另外一種是投資型保單。傳統保單最常見又細分一般增額美元保單及利率變動型增額保單,簡單的識別方式看是否為固定利率,一般增額美元保單是固定利率,而利率變動型增額保單比較前者,是提供前者較低的固定利率加上額外利率可能性(即變動的宣告利率)。
目前美國的經濟數據還算不錯,財經專家包含財子學堂創辦人林成蔭在報章投書均預測FOMC(聯邦公開市場理事會)將有升息的可能。在台灣的規劃者,因此可能有利差與匯差利益的想像空間。使得美元保單再度吸引目光,但提醒規劃者幾點事項參考:
1.
投入保費究竟是長期資金或是短期資金:常有規劃者把長期資金當短期用,或短期資金供長期用。美元保單有躉繳、不同年期繳別。但保單畢竟不是短線商品,且有費用率的問題,想用短期賺取利差或匯差恐怕不是良策。
2.
手邊是否有美元部位:假設美元相對與台幣有優勢的利差與匯差,如果手上沒有美元,而是先用台幣換匯,等於投入較高的成本,是較不利,宜用分期分散風險。
3.
未來是否有美元的需求:例如幾年後要支付子女到美國就讀教育金等等,有未來實際支付美元的情況,是更適合購買的。
4.
是否有長期資產配置的需求:美元資產由於是依附在世界霸權的美國經濟圈中,又是強勢貨幣,若有跨國資產配置需求,也是可考慮購買的。
5.
回歸保單保障或規劃者理財需求:傳統保單畢竟不是在獲得超額投資利潤的商品,即便是投資型保單,也不要忘了保障這一區塊的功能。當然有些規劃者是把保單做為資產傳承的工具,此種狀況涉及稅務以及民法繼承的法規限制,建議更為慎重向同時可整合金融、稅務及繼承法規的專家洽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